返回 278 弹劾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278 弹劾 (第2/3页)

这王洎没有按照自己的计划来,李泰之前就得到消息,今天有人会对长孙无忌下手,长孙无忌也是他的政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便商量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帮衬一把,起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顺势而为把长孙无忌搞下去,并没有说要率先发动攻击,引起长孙无忌的仇视。

    说白了,李泰还是非常畏惧他这位位高权重的舅舅,对这次针对长孙无忌的风暴并不是很有信心。

    但王洎又有自己的想法,他身为御史,弹劾大臣是他的主要职责,强大的自尊,不允许他拾人牙慧,等别人弹劾过后他才跟风弹劾…

    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新唐书·百官志三》有载:“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

    简单来说,这帮家伙官儿不大,但是管天管地甚至管皇帝,就没有他们管不到的!

    最关键的一点,这帮监察御史可以“风闻奏事”!

    风闻奏事,源于汉代的“三公谣言奏事”,东汉三公府掾及公卿均可以根据传闻劾奏刺史二千石以下官僚,称为“谣言奏事”,至南北朝乃成为御史的特殊权力,到了唐朝,已经成为国家律例。

    顾名思义,所谓的风闻奏事,就是只要听说了,可以去核实,也可以不核实,都能作为弹劾的基础。

    当然,单纯的道听途说的风闻奏事与核实过材料之后的“与风闻雷同”,意义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威力足够!

    尤其是对于名声很差的官员,简直就是致命的!虽然不一定能令其领受国法的制裁,但是降职罢官,却对轻而易举!

    所谓“三人成虎”,这么多的监察御史全部弹劾一个人,罪名又是如此的五花八门,按照一般情况来说,这个被弹劾的官员简直就是“坏透了”,已经成为官场的耻辱,打入十八层地狱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