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四七章 赵子龙、郭奉孝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八四七章 赵子龙、郭奉孝 (第3/3页)

少地。现在地够用,不够用了,不用大将军发话,他自己就能决定出兵,事后报备就可以,左右差个三四天的往来通信时间。

    王言知道公孙瓒带走了两万兵马,更是没什么表示,讨董打了一年多,他这还有一年多的安生日子。不过考虑到方便省事儿的原因,他亲自写了一封劝降书,让黄忠送到了对面的军营转呈刘虞。

    刘虞是爱护花花草草,爱护建筑,爱护百姓,相对来说比较喜欢清谈的人,秉持黄老无为之道。老小子又不是没有见识,汉室已经没救了。毕竟当皇帝沦为玩物,被人拿捏,手里没有一星半点儿的兵权,如何掌控朝堂,节制地方?刘虞一定是有认识的。

    所以王言去信劝一劝,要是投降了,那么皆大欢喜。他直接入主幽州,开始大建设,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靠着流民自己来投,或是一点点的往前发展。

    当然就算入主幽州,也是如同现在这般发展。不过他没有实际占领,不用一同待遇对待。这是有很大差别的,因为他的资源支撑不住。若非如此,去岁秋收之后幽州就易主了……

    不过很可惜,刘虞亲笔回信,表示不投降,又大段大段的阐述,他是汉室宗亲,不能干这种事儿。但是言辞之中,也表示出了对王言的认可。认为王言除了对豪族富户地主下手太狠,别的都是正确的,还给王言乱七八糟的讲了一通治政心得。

    王言对刘虞的评价是,一个糊涂的聪明人。若是个聪明的糊涂人,也不会干不过公孙瓒,被公孙瓒当傀儡架着,最后还给弄死了……

    十八路诸侯讨董,进行的轰轰烈烈,广传天下,这也更加的让人看出了割据分裂的苗头。

    最简单的道理,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如此多的人,带着自己的兵马,如何会服他人。纵然推出了袁绍做盟主,又能如何。

    一件人尽皆知的事儿,袁绍是庶出的长子,袁术是嫡出的次子,这俩人都不对付,现在还以四世三公高门显贵,门生故吏遍天下为由,推举袁绍当盟主,袁术能高兴就怪了。

    一门出来的两兄弟都不和,十八路诸侯凑一桌,都是带着一两万的兵马,谁能服谁,各种阴私算计定然少不了。

    打顺风仗肯定没问题,一旦久持相拒,那么诸侯联军必然散伙……

    正在天下人关注着讨董战事的时候,已是冰消雪融,春回大地,万物竞发。

    一个穿着有些发白的绿色长衫,踩着打补丁的靴子,腰佩长剑,他的身形瘦弱,面貌清秀。他牵着一只驴子,驴背上驮着行囊,一路小心行走,望北而去。

    终于,他到了幽州,这时候天气已经热起来,已是春耕的尾声。

    他径直往东北方向过去,沿着大路北上。

    如此行走三天,他也不知具体是何地界,但是他认为应该是到了。因为他看到农人的精神面貌,不同别处。更看到了,不远处驻扎的百人军队。

    那军队的甲胄,同他北上见到的几骑相同,不过当时那些人谁也没有搭理他。但现在他到了人家势力的门口,肯定是要惊动主人的,他看见远处的军卒已经看了过来。

    没有恶意,尽是探究。

    他定了定神,牵着驴子走了过去。

    “汝何人耶?来此作甚?”虽然问的直接,但军士的态度还算友善,有着笑脸。

    他拱了拱手:“敢问此处可是天武大将军治下?”

    “正是。”军卒问道,“汝乃流民?士子?名士?”

    “某乃郭嘉,字奉孝,颍川人。闻大将军贤名,故尔来投,助大将军成大事。劳烦将军告知,如何相投?”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军士们猛然笑出了声,先前那人笑道:“凡北上者,识得几个字便言欲助大将军成大事。吾观汝年岁不过二十,何必满嘴大话?大将军有言,人之能事不在言,但在行。吾辽东之地,虽亦有清谈高士,然最重实干。汝年岁尚轻,当脚踏实地。”

    郭嘉反而问道:“观汝谈吐,汝曾习文?”

    “未曾,乃大将军要求军官必识字,军中执事教导我等。吾乃百将,已学四年,今能读书矣。”

    百将丝毫没有小瞧的感觉,咧嘴笑着解释,说起能自己读书,甚至还很自豪。学问呐,哪是他能接触到的东西?反正现在他认字了,他儿子还在学堂读书,以后他们家就不可能有不认字的,死都得传下去。

    “将军聪慧。”郭嘉拍手称赞,继续问道,“还请将军告知,如何得见大将军?”

    “哎,总有似汝之人要向大将军自荐,彼时又无有实才,只会空谈,大将军何其劳矣……”

    心疼过了王大将军,百将摇了摇头,用着纸笔在一张纸上低头写字,末了又用上了自己的百将印,将纸撕下来递给郭嘉。

    “此通关文凭,妥善保管,切勿丢失,否则多生误会,伤人伤己。汝沿大路北上,一路或有盘查,出示文凭即可。沿途有馆驿,凭此登记入住饮食,汝亦只得住馆驿,不得借住百姓家中。待行至徒河馆驿,可寻管事,言汝欲见大将军,安候三五日,便可面见大将军。”

    郭嘉小心的接过文凭,细细看了一眼,正是先前他讲过的姓名字以及属地,还给他写了个士子的身份。

    “多谢将军,奉孝告辞,后会有期。”

    他郑重的向百将行礼,那百将从凳子上站起身,面目严肃,锤了两下胸口。虽然有些奇怪,但是郭嘉也明白,那是他们的军礼。

    作别了守路的百将,郭嘉牵着他的驴子,沿着大路北上。

    他一路观察着,也与路上遇到的商队,士子,黔首等闲聊着,仔细的了解着辽东的实际情况,看看现今排在董卓之后的第二大反贼,有何治世之能。

    他发现,愈往北走,民生愈好,百姓的精神面貌愈好,身体也愈好,更加的有生气。他更发现,不论是馆驿,还是黔首,亦或警尉、军卒,甚至是小孩子,但凡提起大将军,那就是极度的崇拜。

    他更加的好奇,传说中的反贼,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感谢(偷闲偷香)大哥打赏500币支持。

    感谢(你有老伴没有)大哥打赏100币继续支持。

    日常感谢投月票的好哥哥们支持、

    感谢投推荐的众位哥哥们支持、

    感谢默默看书的大哥们支持。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