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汴梁时月 第一百零四章 重金悬赏  北宋大相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汴梁时月 第一百零四章 重金悬赏 (第2/3页)

的十三个人,都是在内城发布了告示,来报名的百姓,他们要不就是对这个新型蹴鞠感兴趣,要不就是想要达到提高体质的效果,当然,也不乏有一两个,是奔着那高额的奖金来的。

    然而,内城的居民,虽说也有贫困户,不过他们大多都有一些稳定的收入来进行支撑,日子虽然贫苦,但也不至于没有盼头。

    可是,相比起内城的人来说,外城的人,过的日子可是要艰难多了,有些外城的百姓,是真的会吃不上饭的。

    其他人不说,就说棠溪和他手下的那一帮兄弟,不就是这么过来的么,如果不是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陆垚,现在的棠溪,说不定已经成了什么样子。

    每每想起这件事的时候,陆垚都会觉得,自己应该为外城人做点什么事情。

    而今天上午曹诱的说辞,彻底改变了陆垚的想法。其实在他和棠溪去到韩府的路上,陆垚心里就已经有了一番谋划了。当时的他还真怕王达还有韩文远这边,真的找到了另一支官员率领的队伍,又或者,是一帮彪形大汉的队伍来参赛。

    不过好在,韩永合与王达的担忧,倒是成了陆垚能够再组建一支百姓队伍的机会,只要他们能够参赛,钱对于陆垚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所以刚才陆垚才会直接让棠溪回家让他带二百贯钱出来。

    对于外城百姓们来说,或许他们比谁,都需要这个机会,就算是最后不能取得什么名次,但是每个队员最低也能拿到十贯钱的报酬,这些钱足够维持他们的生活了。

    自己能做的不多,毕竟陆垚也才刚刚穿越到这汴梁城中没多久,虽说赚的钱不算少,和达官贵人,包括皇上的关系处的也不错,不过,想要改变封建制度,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改变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现在对于陆垚来说,还太早了, 至少,要等他在朝中确定了一定的地位,才能去考虑这件事情。

    不过,之前棠溪和自己第一次见面顶撞自己的事情,陆垚每次想起来,都会觉得,自己一定要为这些人做点什么。人当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陆垚当时就已经下定决心,只不过,时机还未成熟。

    所以,现在有机会改变这些外城人的现状,陆垚肯定是要试一试。

    相比起陆垚,韩永合与韩文远显然没有陆垚想的那么长远,这俩人现在满脑袋就是想着,该怎么能跟皇上交差。

    特别是韩永合,虽说当时是陆垚给的建议,让自己看看能不能找来两个队伍参赛,但是最后拍板确定下来的,确实是自己。

    现在想想,韩永合怪不了陆垚什么,毕竟找到两支队伍参赛,确实对自己在朝中的地位,还有在皇上那里的印象都会大大加分。

    只不过,韩永合确实有些没想到,王达手下的皇家蹴鞠队,虽说一年只有几次登台表演的机会,但是在朝中,甚至是城中大户人家的眼里,影响力会这么大,那些人一听说自己的对手会是皇家蹴鞠队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第一时间拒绝了韩永合的邀请,这真是大大出乎了意料。

    可能在这些人看来,这新型蹴鞠,虽然说是全新的一种蹴鞠,但是在他们看来,王达的皇家蹴鞠队还是最为厉害的。甚至有一个和韩永合交好的官员听说会有皇家蹴鞠队参加这次比赛的时候,曾经询问过韩永合,是不是这次比赛的冠军,基本上就是内定是皇家蹴鞠队了。而赵祯之所以举办这次比赛的理由,就是为了能够推行足彩,并且让皇室有一个合理的获得足彩经营权的理由。

    这种腹黑论放在现代很正常,不过,韩永合狠狠地斥责了那个官员,而且之后就跟他绝交了。

    随着找了好几个人都因为畏惧皇家蹴鞠队而拒绝了韩永合的邀请之后,说实话,韩永合开始有些后悔,当初同意了陆垚的建议,帮着王达找对手的队伍了。可是现在,话都已经说出去了,自己就处在了一个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位置,特别是在之前的那次三方会谈当中,韩永合还当着曹家的面信誓旦旦的保证自己会找来第二个队伍参赛。如果自己真的没有办法搞定这件事情,对赵祯那边,顶多就是一顿训斥,毕竟不是什么正经的政事,韩永合的仕途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是让他没有办法接受的是,这件事情,一旦要是被曹佾知道了,到时候会怎么样挖苦自己呢?

    他不敢想象。正因如此,当陆垚提出要到外城去找百姓参加比赛的时候,虽然韩永合有过一丝担忧,不过最后还是同意了陆垚的想法。

    韩文远这边呢,他打心里也是有些抵触去找百姓参加蹴鞠比赛的,他和韩永合考虑的还不太一样。从小作为韩家大少爷长大的韩文远,基本上没有吃过什么亏,可以说和曹菡一样,都是温室里的花朵,成年后科举及第,就等于成功考取了公务员,事实上长这么大,韩文远就没有遇到过什么难处和挫折。也正因为如此,他十分享受自己韩家大少爷的这个身份,而且,等级观念在韩文远的心中也十分的根深蒂固。

    也因此,韩文远对于那些寻常百姓,其实并没有过多的加以关心,在他看来,这些人的命运,可能从一出生开始就决定了。就像他一样,生在韩家,就会享受好的待遇,而那些百姓们呢,寒窗苦读三十载,说不定都没有办法取得什么好的成就,还不如在家种地或者去充军对他们是更好的选择。久而久之,随着观念的根深蒂固,韩文远对于百姓,其实心里是有一丝丝鄙夷的情绪在的。不过因为韩永合一直对外树立的是和蔼可亲的人设,所以韩文远也没有和别人表现出他这一层的阴暗面。

    其实,这也怪不得韩文远,别忘了这里是宋代。

    虽说赵祯执政的年间,重文轻武,而且科举制度极具盛行,然而,资料显示,出身于寒门的能够科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