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汴梁时月 第一百六十三章 刑赏忠厚之至论  北宋大相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汴梁时月 第一百六十三章 刑赏忠厚之至论 (第3/3页)

因为在这篇文章当中的一些例子,其实是苏轼杜撰出来的,并非是真正发生的事情。所以,苏轼现下才会变得如此紧张吧。

    不过,这点小问题,自然是瑕不掩瑜,陆垚心里是这么想的,不过向来古代学子们都是追求完美的,苏轼也不例外,就算之后他可以坦然说出杜撰的事情,不过现下刚刚交卷,心情还是十分忐忑的。

    于是,陆垚走上前去,说道:“东坡兄怎么了,愁眉苦脸的。”

    苏轼睁眼一看,是陆垚来了,这陆垚在苏轼看来是大才,而自己刚才写文章的失误,对他来说,可是耻于向陆垚开口说的,于是只能说道:“没什么,我只是忽然想起,刚刚写的文章里面,应该再加一些东西,有些后悔罢了。”

    陆垚自然是知道苏轼为何如此了,不过,看透不说透,继续做朋友,于是陆垚换了个方向安慰苏轼,说道:“苏兄不必如此懊恼,在我的印象里,你无论是作诗还是行文,向来都是一气呵成,不管是在什么场合。怎么到了这贡院之中,还变得没自信了呢,而且现在这试卷既然已经交上去了,想再多也没什么用了,倒不如做好准备,去应对下一场考试,你说呢?”

    经过陆垚的这一番劝说下来,苏轼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中午的时候,陆垚跟着苏轼苏辙,陪着考生大部队来到了贡院当中的食堂,对于其他的学子们来说,这是他们第二次到食堂来吃饭,不过陆垚苏轼苏辙这三人,这可是第一次到贡院的食堂当中,跟着其他的学子们一同用餐。

    本来,陆垚以为这种饭菜应该也就是那么回事,不可能美味到哪里去,毕竟是大锅饭,自己也就随便吃点,还是等晚上的时候自己亲自下厨,做些好的来吃吧。

    可是没想到,这食堂提供给陆垚的菜肴,味道倒还真的可以。前面有说过,这宋朝吃饭,向来是不怎么放盐之类重口味的调料的,所以每道菜做出来吃起来都是清汤寡水,没有什么滋味,所以陆垚无奈之下才选择自己下厨,重油重盐。

    可是陆垚今天在这个食堂当中吃的饭菜,却是口味有些偏重,对于陆垚来说,吃起来是正常现代菜肴用盐的量,可是放到宋代,应该就是重盐了。

    陆垚吃起来还觉得不错,而苏轼和苏辙因为昨天晚上吃过陆垚做的饭菜,对于这食堂的重口味菜肴也能接受,不过其他在场的学子们看上去,都是觉得这菜肴有些咸了。

    陆垚简单思考了一下,也是知道了为何这食堂做菜会多放盐的原因。因为这些学子们这几天,应该都处于紧张和高度的压力之下,这样的情况下,体力和精力是十分容易透支的,所以这个时候,更是要补充一些盐分和重口味的东西,来给学子们提神,这样才可以保证他们在考试的过程中不会走神,注意力集中。而且,吃盐吃多了会感到口渴,这样也从另一方面增加了学子们的饮水量,让他们身体内的水分得到保障。

    想到这里,陆垚不得不佩服古代的科举制度,就连这小小的伙食供应方面,都已经做出了对应的调整了。因为口味的原因,陆垚倒是觉得这食堂当中做出来的饭菜味道在中上等,如果一开始知道是这样的话,其实陆垚都没有必要自己带那一大袋子东西过来亲自下厨做饭了。

    吃过饭后,下午的考试陆垚也是轻轻松松应付了过来,这第二天的考试,也就这么过去了。

    当晚,和前一天一样,陆垚带着苏轼苏辙,等所有考生都用餐完毕后,来到了厨房,这次他们是无需带路的,不过在陆垚到达出厨房的时候,还是看到了前一天的考官。不用多说,这人肯定是已经喜欢上了陆垚做出来的饭菜了,一早就等在了这里。

    陆垚这边也不含糊,着手做起了饭菜来。

    相比起第一天的菜,陆垚今天用食堂中原本剩下的食材又添了两道菜,其中有一道红烧鱼,让苏轼可以说是赞不绝口。

    吃过饭后,和之前一样,陆垚给每人道了一杯酸梅汤,众人一饮而尽后,陆垚叫住了苏轼,又是给他倒了一碗,很显然,这碗酸梅汤,是陆垚特意给苏轼留下来的。

    “陆兄,你这是……”苏轼笑着问道。

    陆垚摆摆手,说道:“这碗,是让你不要再去想今天上午考试的事情,回去好好睡觉,准备明天的考试。”

    苏轼明白了过来,陆垚是在用这碗酸梅汤安慰自己,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暖意,将这一碗酸梅汤也给干了。

    不过,陆垚自己给苏轼这碗酸梅汤的意义,自然不是苏轼理解的意思。对于陆垚来说,不管自己怎么结合现代思想,最后,他写出来的那篇应试文章,不管是从结构还是表达的思想上,有百分之三四十,都是基于苏轼的这篇经典名作来的。所以,这碗酸梅唐,应该算是陆垚自己对于苏轼的一番感谢才是。

    吃过饭后,三人一同回到了宿舍。和昨天不一样,今天众人已经十分熟悉了,本来昨天晚上还没怎么聊天的诸位,今天都是已经聊了起来。而且,他们聊天的话题,自然也就是关于这一日的考试的,而今天聊到的最多的题目,自然就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这一个题目了。

    不过,这七个人,却是针对疑罪应该是从有还是从轻,产生了一些分歧,陆垚等三人回来的时候,他们正是处于吵得不可开交的阶段。

    对于陆垚,这几个人没什么好印象,不过苏轼和苏辙的才气,他们还是十分认可的,看着这二位进来,于是立刻将他们两个叫了过去,想要听听他们的想法。

    苏轼和苏辙二人,都站在了疑罪从轻的这一方当中。

    而陆垚呢,早早的就进了被窝,不想理会他们的辩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