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汴梁时月 第二百八十六章 送别  北宋大相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汴梁时月 第二百八十六章 送别 (第2/3页)

安上门监郑侠绘东北《流民图》以告急文件特进。神宗反复观图,竟夕不眠,认为“天变”不是小事,是因人事不修所致。

    司马光又上《应诏言朝廷阙失状》,随着改革深入,变法最大的支持者宋神宗发生动摇。同年四月,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太后亦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宋神宗对变法产生怀疑,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使变法遭受重挫。熙宁八年,王安石再次拜相,但已经得不到更多支持,加上变法派内部分裂、宋神宗的动摇,变法很难继续推行下去。

    元丰八年,宋神宗去世。

    宋哲宗即位初,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史称“元祐更化”。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从新法次第实施,到新法为守旧派所废罢,其间将近十五年。在这十五年中,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保甲法的推行,加强了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的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并节省了大量训练费用;裁兵法提高了军队士兵素质;将兵法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保马法使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大大提高,同时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军器监法增加了武器的生产量,质量也有所改善。变法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在王安石指挥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洮、岷等五州,拓地两千余里,受抚羌族三十万帐,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也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

    然而,变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一些弊端和不足,从而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在变法的指导思想上,王安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如均输法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以此手段来积累国家财富,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变法导致国富民贫,而这于王安石变法的初衷“去重敛、宽农民、国用可足、民财不匮”是大相径庭的,而且新法实行也过于急进。

    变法在当时,也引起了扰民、损民的后果。

    史称,免役法出,百姓都叫苦不迭,连担水、理发、茶贩之类的小买卖,不交免役钱都不许经营,税务向商贩索要市利钱,税额比本钱还多,乃至有的商人以死相争。

    保甲法推行时,为了逃避供养军队的高额赋税与被抽去当兵的双重威胁,民间发生了不止三、两起自残事件,严重者直至砍下了自己的手臂。1072年,甚至发生了某地县农民一千多人集体进京闹事,在王安石住宅前闹事的事。

    最终,王安石变法还是以失败告终,不过这是历史上的记载,而当下,王安石的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他现在哪里会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情会改变接下来整个大宋的国运。甚至于,有些史学家还认为,是王安石变法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晏殊坐在那里,越听王安石叙述,越觉得此人是个难得少有的大才。不过,他说的这些,好像跟现在大宋的发展有些偏离轨道,这也是正常的,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那就是变法内容太过于超前,没有更好的考虑到宋朝当下的情况。不过,如果真的能达到王安石口中富国强兵的效果,做出一些牺牲也是再所难免的。

    现在的王安石,变法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有形成,但用现代话来说,还不是一个完全体的情况。所以,说了一时半会,王安石也就表示,按照自己现在脑中的想法,只能暂时说这么多。

    只有这么多,已经让晏殊十分满意了,通过刚才的这一番演讲,晏殊已经充分肯定了王安石的能力。随后晏殊忽然来了兴致,于是便问起了王安石对于这次范仲淹和韩琦出使宋夏边境的事情的看法。

    王安石对于范仲淹,现在完全就是一副小迷弟的心态,他可以说是非常推崇范仲淹的想法和抱负的。而这次出使,王安石也是站在了主战派这一边,而且,他的想法跟昨天曹诱说的有些不谋而合,他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这次宋夏战争当中的重点,若是真的硬碰硬打仗,以现在北宋的国力和兵力其实是有些吃亏的。他还指出,当下皇上重文轻视武将,一旦真的发生大规模的战役,这些士兵会因为平时训练强度不够,到了战场上是会吃亏的。对于这一点,晏殊也就恰逢其时的将陆垚举办的新蹴鞠大赛告诉给了王安石。王安石听后大赞陆垚的这一举动,他觉得,这新蹴鞠大赛就是提高全民体质的第一步,随后,像类似这样的运动要更多的让士兵们参加进来,而且也要想办法提高老百姓参军的积极性,这样大宋的军力才能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就在王安石和晏殊相谈甚欢的时候,北门,陆垚也正在送范仲淹离开汴梁。显然,陆垚是完全不知道王安石进京的这件事情的,当然,这也是因为晏殊不想让陆垚知道,他心中清楚,王安石此次来到汴梁,是一定要拜访陆垚的,既然如此,他就要在王安石刚进入到汴梁的时候就直接将他带到相府来,才能知道王安石此人的能力还有真实的想法。

    且说陆垚今天起了个大早,到了北门见到了范仲淹,原因也很简单。陆垚还是不太想看到范仲淹因为这次出使不顺利而遭到赵祯的贬斥的,毕竟,陆垚自己马上就要进入到殿试当中了,那之后就是要进入朝堂,陆垚也十分

    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