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汴梁时月 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功与武术  北宋大相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汴梁时月 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功与武术 (第2/3页)

    五代之人总是喜欢推崇自己的亲军,这些亲军无一不是武功高强之辈,到了北宋,军制再次被修改,禁军分为侍卫亲军和“殿前司”,赵匡胤此前,正是担任着“殿前都点检”的职位,不过殿前司更倾向于“军队”征战,真正的“高手”,还是看侍卫亲军。

    侍卫亲军看似管理多样,但在本质上,核心工作还是以保护天子为主,只是北宋早期战争繁多,军队根本不够打,侍卫亲军有时候也要上,才让皇帝的禁军、亲军看起来好似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区别还是很大的。只可惜的是,在宋太宗北伐幽州一战中,士气失衡,导致耶律休哥大肆屠杀了北宋的禁军,赵匡胤此前保留着后周禁军力量所留下的班底,皆是在这一战中憋屈被杀,本来本事不止于此,但发挥不出来,也没有任何办法。

    禁军大损,宋太宗只身逃亡,就连“亲军侍卫”都几乎全部折损,那么接下来就要“召兵”,北宋太宗时期,召兵数量是很大的,因为这是北宋中前期战争最为频繁的一个时代。

    这个召兵的标准,也是沿用五代的标准,再经过宋太祖的修改,其实比之当时的大敌契丹都是有过之无不及的,因为北宋早期对“禁军”选拔,有着身高和力气的“要求”在其中,身高是为了分隔出士兵的档次,而力气,则是潜力。

    当时选兵的“核定”在于俸禄,不是说劳苦功高,在一开始,不同身高的士兵加入其中,获得的“俸禄”都是不同的,其中“一米八”身高的是第一档,其次才到“一米七”的身高,这也是在身高的标准上,就选出了适合当禁卫军的人才。

    但不管怎么说,身高都只是表象的东西,真要说高低厉害,还是要看实战,不过北宋少马,所以除了“易州”等地区会配备阻击大辽的战马外,就连皇宫里,马匹都是稀少的,因此以往选拔士兵的“骑射”,则被减去了“骑”,只剩下射箭了。

    对的,说到这里,有心人倒是能看出来,大宋的“高手”,其实更多的不是李继隆、杨无敌这样的冲锋高手,反而是拿着远程.武器的“弓手”、“弩手”。后来的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曾对兵制进行了综合,从太祖以后,神宗以前,北宋的“兵王”的标准都是“九斗弓、三石力”。在北宋,最优秀的士兵都在禁军之中,早期的西北军并不厉害,禁军因为皇帝的勤政,轮戍得很频繁,所以战斗力一直保持在一个巅峰,那个时候不讲究什么飞檐走壁,毕竟也没有,可这些“高手”们,的确都是远超常人。

    而大宋禁军的没落,其实是在宋朝中后期的战争重心的转移,宋代禁军,是因为大辽给予的高压才保持着强盛的姿态,因此宋辽局势的颓废,并没有让大宋崩溃,可后来的和盟,却是让禁军宛如唐代的神策军,越来越颓唐。

    到了北宋后期,禁军就真的没有什么能打的人物了,皇帝很少出宫,因为明面上的敌人只有西夏,所以保持巅峰的,反而是西北军,但西北军没有获得如同禁军的培养,终究比不过北宋的巅峰。

    虽然在北宋仁宗之后,大宋算得上是歌舞升平,可惜这里面代价是血性的衰弱,最终让禁军成为了“吉祥物”,以至于开封保卫战中,“六甲神兵”这样的荒唐事情都发生了。

    正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所以陆垚现在举办这个新蹴鞠大赛,就是想从根本上,先提高全民的体质,然后等到自己进入到仕途入朝为官后,再逐渐改变大宋这文.强武弱的局面,只不过说来可笑,陆垚自己就是一个文官入仕,恐怕到了那个时候自己想要改变局面号令那些武将们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到这里,陆垚不由得想起了已经在之前远行跟大夏谈判的范仲淹与韩琦,按照日子来算,现在他们应该已经距离边关不远了,不知道得到自己和王安石建议的范仲淹,到了谈判的时候,又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来呢?

    算了,还是不考虑了,今天本来对陆垚来说就是休息的一天,这些远在大夏的事情就还是让范仲淹和韩琦他们去考虑吧。陆垚决定将目光放在眼下,距离那些挑战者,也就是棠溪找来的那五个镖师到来的时间越来越近,跟他们的比试才是今天的重点。

    军备实力和武艺应该是要分开来讨论的,大宋虽说是文.强武弱,但是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武艺高强的人出现。说起北宋武艺高强之人,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此人名为金台。

    正史中关于金台的记载非常少,据传他是浙江义乌县佛堂金庄人,是北宋时期首屈一指的武学奇才,由他自创的金台拳法,步法严谨,攻守兼备,堪称拳法界的一大利器,故而有了“拳不过金”这一说法。

    虽然关于金台最真实的历史记载难以找寻,但是在《金台奇侠传》《金台三打少林寺》以及《金台小史》等评书演义中,其人栩栩如生的形象却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演义中,金台是北宋武术大师周侗的师傅,而周侗咱们前面讲过,是岳飞、卢俊义、林冲等人的师傅,以此类推,金台那可算得上是武学界的鼻祖级元老了。

    据说,金台原本姓白,只不过其生父将他过继给了自己的好友金沛然,这才为他改名为金台。但是小金台很不走运,10岁那年继父继母就过世了,留下他一个人流落江湖。所幸附近法慧禅院里一位叫做蛋,子僧的僧人收留了他,并教他武功,这才没有饿死街头。

    后来年纪稍长,金台就开始了独自闯荡江湖的旅程,不过由于道行尚浅,一路上没少吃亏。期间,金台曾在河北一带遇险,恰好碰到了自己的贵人田七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