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1章 匈奴来使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371章 匈奴来使 (第2/3页)

以,能做好内史的人,必定能做九卿当中的其他八个位置,但九卿中的其他八人,却未必能做好内史。”

    “至于先为内史,而后为御史大夫,再受拜为相,则是为了避免担任丞相的人不称职······”

    ···

    “因为内史,是最锻炼臣子能力的试金石;”

    “能做好内史,那就是能治理好关中,能治理好关中,便也能治理好天下。”

    “而御史大夫,则是对心性的打磨,是对丞相职责的认知、对相府事务的熟悉。”

    “所以,经履任内史以证其能、历任御史大夫以证其心性,并对‘丞相’二字有了深切认知的人,才可以最终,成为群臣避道、礼绝百僚,佐天子以治天下元元的丞相!”

    ···

    “先帝的教诲,朕铭记于心,至今都不敢有一字或忘。”

    “只是如今,朝中出现御史大夫出缺的状况,朕,也实在有些不知该如何是好······”

    似是自白,又像是自言自语的道出这番话,刘胜也不忘长叹一口气,又煞有其事的摇了摇头。

    而在御阶之下,分坐于宣室东、西二席的公卿百官,也随着刘胜这声叹息低下头去,时不时与身旁人交谈两句,旋即便唉声叹气起来。

    刘胜方才这番话,乍一听上去,或许并不是什么大事。

    先做内史,再做御史大夫,然后再做丞相——又不是非得如此?

    便说太宗孝文皇帝年间,张苍之前的连续好几任丞相,便都没有按照这个路线一步步升迁。

    ——曲逆献侯陈平,在太祖高皇帝刘邦驾崩之后,被吕太后任命为了郎中令;

    孝惠皇帝六年,陈平便直接从郎中令迁为左丞相,并在不久后取代了前辈王陵,成为了实际掌控相府的右丞相!

    虽然在吕太后掌权期间,陈平被吕太后剥夺了大半实权,但再怎么说,陈平这个右丞相,也一直做到了吕太后驾崩、太宗孝文皇帝自代国入继大统。

    之后,陈平‘高风亮节’,将右丞相的位置让给了老伙计周勃,甘愿去做左相;

    再后来,周勃罢相,陈平也自此成为了汉家唯一的丞相,并在相位上一直坐到了合眼离世的那一天。

    而陈平从九卿之一的郎中令,直接被拜为左丞相,无论是在这期间,还是之前、之后,陈平都并没有担任过内史、御史大夫。

    至于让陈平让出右丞相之位的绛武侯周勃,那就更别提了——周勃做丞相的升迁路线,那基本就和儿子周亚夫一样,是直接从太尉升任的。

    再后来的颍阴懿侯灌婴,也同样是丛太尉拜相。

    从以上这几任汉相的履历来看,丞相必须做过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必须做过内史的‘规矩’,似乎也并不是那么绝对;

    但实际上,这其中的道理,却并非是刘胜方才所说的那么简单。

    ——这,其实是一个领导班子的问题。

    就那太祖高皇帝年间举例:丞相酂侯萧何,御史大夫平阳侯曹参,内史安国侯王陵;

    萧何离世,曹参被拜为丞相,王陵则递补成为御史大夫。

    而在这次职务调动过程中,王陵无论是调动前还是调动后,都是只比曹参低一级的非直系下属。

    说得再直白点:你是兵,你和你班长处得好,他比你高一级;

    后来你班长升了排长,你递补做了班长,你也还是比他低一级。

    职务的调动,并没有改变你们之间的地位差距、从属关系,这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你们两个人多年来,所养成的工作默契和配合习惯。

    具体到这‘内史-御史大夫-丞相’的升迁路线,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不按照这个路线走,并非不行,只是按照这个路线走,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职务交接,使朝堂受到的影响被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就好比孝惠皇帝年间,酂侯萧何病故,结果萧何尸骨未寒,曹参就已经腰挂相印,开始在相府办公了!

    又比如太宗孝文皇帝年间,张苍因黄龙改元一事而被罢相,心灰意冷要回老家,结果马车都还没出长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