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一十七章 江南你是真该死啊  独治大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四百一十七章 江南你是真该死啊 (第2/3页)

朝廷拿捏着地方官员的前程,那帮地方官员必定不敢阳奉阴违,而是乖乖贯彻大明朝廷废除银本位制。

    工部尚书贾俊的心里微微一动,便是认真询问道:“刘尚书,这个方向是没有错,但该如何层层施压下去,又如何让整个江南的百姓都接受新钱呢?”

    “自然要对推行不力的地方官员进行问责!凡是不积极的州县,不仅州县要免职,连同知府都要进行惩处!”兵部尚书刘宣避免后面的问题,却是揪着地方官员的积极性做文章道。

    吏部尚书李裕掌握百官的升迁,却是轻轻地摇头道:“刘尚书,新币在江南推行不力,固然有部分官员懈怠,但而今想要跟宋澄那般为民请命的地方官员亦是不少。以知县为例,一县之地有辅官、吏员和衙差,一旦下面的人不干活的话,知县想干活亦做不成任何事!”

    “李尚书,你此话怎么像是帮地方官员开脱呢?”兵部尚书刘宣的眉头蹙起,却是对李裕的动机进行质疑道。

    礼部左侍郎周经等官员并没有地方官的履历,现在听到李裕这一番袒护地方官员的言论,亦是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吏部尚书李裕知道在场有些官员过于理想化,便满脸认真地道:“别看知县风风光光的,但咱们大明官员都是流官,仅仅带着几名随从到地方上任,甚至连当地的方言都听不懂。反观吏员和衙役都是本地人,而这些人通常都跟地方大宗族和乡绅有关,所以新币推行不畅并不能一昧地怨地方官员懈政!咱们只有找到真正的病因,这才好对症下药!”

    虽然他没有知县的任职经历,但亦是地方担任监察御史,还出任过山东按察使和陕西布政使,加上担任吏部尚书以来亦是认真听取下面官员的工作报告。

    结合着自己实际的工作经验和下面官员汇报上来的情况看来,他意识到衙门吏员和差役的重要性,这帮人一旦联合甚至可以轻松将知县的权力架空。

    此次废除银本位制在江南推行不畅,新币迟迟打不开局面。如果仅是几个地方如此,那么自然是该地的官员怠政,但整个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便不能全怨地方官员不作为了。

    虽然匪夷所思,但一些偏远的地区,其实会出现知县害怕当地吏员的情况,甚至不敢受理有关吏员的案子。

    如广东下面的新安县便发生一个颇为神奇的案子,负责选拔的承行吏员遭到同僚陆荣祖殴打致死,结果新安知县居然不敢管,直到苦主的亲属上告广州府才被惩治。

    “既然吏员和衙差才是祸首,那么咱们便问责吏员和衙差!”徐琼得到李裕透露的情况后,当即便进行表态道。

    不等李裕有所表态,刘宣显得苦涩地道:“徐阁老,这下面的吏员和衙差是吏滑如油,且不说基数过大,而且他们不见得稀罕那份差事!”

    大明的官员通常都是寒窗数十载才谋得的差事,亦有不少官员想要施展抱负,更是肩负着一族的兴衰,所以前途对他们是命根。

    只是吏员和衙差都是底层人混一口饭的差事,如果有人给足了银两,压根不会在意会不会被朝廷革除职务。

    正是如此,朝廷能够以前途要挟地方官员做事,但涉及成千上万的书吏和衙差操作起来十分的困难。

    “这……那该如何是好?”徐琼发现事情还真是如此,顿时傻眼地道。

    吏部尚书李裕和工部尚书贾俊默默地交换一个眼色,这个徐琼虽然对皇帝有足够的忠心,但其眼界和才能还是有所欠缺。

    面对这种棘手的问题,堂堂的阁老怎么能撂挑子呢?

    “本官当年在湖广丈量田亩,遇到的阻碍同样数不胜数,只是诚蒙陛下器重,以湖广总督的身份凌驾湖广诸官之上,对中底层官员和吏员更有直接罢免之权,方使宵小敢怒而不敢言!既然现在无法通过政令的方式推行于江南,那么本官以为可派遣钦差重臣下江南,总揽废除银本位和推行新币的事务。”刘忠结合自己在湖广的经验,亦提出自己的提案道。

    “此法似乎可行!”

    “推行新币不比丈量田亩,新币要求人家配合!”

    “不管如何困难,当派遣一位重臣下江南主持大局!”

    “京城离江南太远了,确实得派大臣前往总揽大局,对阻挠之人亦可当场惩治!”

    ……

    兵部尚书刘宣等官员得知刘忠的提议,虽然新推新币确实不像丈量田亩那般简单,但亦是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

    阁楼上,茶香袅袅。

    朱祐樘接过韩幼英递送过来的茶杯,亦是默默地品尝着手中的香茗。

    其实他有意派遣重臣下江南总揽大局,只是江南的局面比很多人所想要复杂得多,存在的阻力极难推动分毫。

    虽然他一直身处京城,但一直默默关注江南的动静,却是知道江南那些大家族正在慢慢抱团对抗着朝廷的新币。

    “陛下,臣等合议请拟一重臣下江南总揽推行新币一事!”经过在场重臣的表态后,首辅刘吉朝着阁楼上的朱祐樘请示道。

    刘瑾望了一眼朱祐樘,便用特有的嗓音道:“陛下准诸卿所请,不知谁能胜任?”

    此话一出,下面顿时安静下来。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机遇,但亦是一个挑战。

    如果他们能够将事情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