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1章 禁归  满唐华彩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271章 禁归 (第2/3页)

哉!呜呼哀哉!阿兄啊!”

    在这一片悲戚的气氛中,忽又有人跑来,慌忙喊道:“圣……圣人与贵妃到了……”

    ~~

    摆在杨家面前的一个很实际的情况就是,杨家中能支撑门户的男丁很少,杨銛这一死,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只有杨国忠。

    悲伤之余,杨玉环自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但她思来想去,终究是对杨国忠的品性与才能有所犹豫……心里莫名地总是出现一个人的影子,属于一个坚毅而可靠的年轻人。

    也许是因为在骊山刺驾案那一夜薛白对她的保护,她觉得,薛白是一个真正能让她信任的人。

    在这个关头,杨玉环认为需要把薛白调回长安。

    因此,在杨銛的头七过了之后,她趁着杨家兄弟姐妹都在,问了此事。

    “本是有个阙额的。”杨国忠低声回答道,“可惜当时薛白不肯卸任,错过了,阿兄也是因此事急火攻心。”

    杨玉瑶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对此没作回应。

    杨国忠其实也在偷偷观察她的反应,见状认为她应该也有些生薛白的气。

    “除了万年县尉呢?”杨玉环问道。

    她此前一句话没有问过,此时却能脱口而出万年县尉,可见私下里是有关注薛白的。

    “他是进士出身,不能与杂流官抢阙额。”杨国忠试探道:“贵妃或可直接向圣人恳请?”

    “我不涉朝政。”杨玉环道:“可有其它法子?”

    杨国忠却知道她并非是因为这个理由,似乎从薛白外放之后,这位贵妃就从未在圣人面前替他说话了。

    “终究是看圣人心意。”杨国忠道:“只要圣人对他满意,调回长安任官,不过是一句话而已。”

    “如何做?”

    见杨玉环追问不休,杨国忠为难着,应道:“首先是政绩,等今年的赋税入京,地方官的政绩高低,一看税额便知。”

    这确实是,地方官能收到的税越多,可见其对治下的掌控力越强,也证明当地的编户多、隐户少。

    “赋税入京?那得等到秋后了?”

    “是,但薛白今年的政绩必定会十分亮眼,我再借机以太府官员的名义在圣人面前递些好话,将他调回长安,不难,不难。”

    说着不难,杨国忠却有自己的一份私心。

    杨銛这一死,留下的是一个日渐庞大的朝堂势力,那么,由谁来继承?

    薛白当然没有资格继承,他又不姓杨,只不过是个面首或是姘头。但其人确实是有手段,与贵妃的关系只怕还更近些。

    尽可能地让薛白晚些调回长安,杨国忠才可从容接管杨党。等到秋后,木已成舟,薛白再回来也没用了。

    因此,杨国忠常认为他留在偃师是一步昏招,长安城正处于有利可图之际,偃师能有什么?

    ~~

    车马往来,信件传递,到了八月,薛白的公文传回长安。

    杨国忠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薛白对杨銛之死是何反应,因此格外关注,第一时间赶往右相府。

    他抵达时,李林甫恰好拿着那封公文在思忖,也不知是出于巧合还是思忖了太久。

    “右相安康,薛白可是请求调回长安?”杨国忠道,“我阿兄这一走,他必会以此为借口请求回长安,若圣人感念他对杨家的情意,只怕要给他升迁了。”

    此事他分明看得很清晰,偏偏杨玉环问的时候却又不说,拿些“进士不宜与杂流抢阙额”的理由糊弄。

    李林甫却是摇了摇头。

    “竟然不是吗……那该是向右相低头了,愿意把罪名栽到王鉷身上?”

    李林甫闻言,淡淡扫了杨国忠一眼,道:“你不了解薛白。”

    杨国忠不认可这个评价,他一直以为薛白与自己是同一种人,奋发进取、不择手段,不想薛白最近真是越来越窝囊了。

    “那就是表功了,他连着灭门好几家大户,都不知能收到多少赋税,若在各州县的进贡入京前奏功,能彰显圣人识人之明,必能使圣人欣喜。”

    “不必猜了。”李林甫道:“薛白上奏,河南府部分州县今年有旱情,恳请减免税赋。”

    “什么?”

    杨国忠好生诧异,完全无法理解。

    薛白折腾了那么多,到最后功劳不报,为的是什么?

    堂中两人都沉默着,许久,李林甫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你说,那竖子到地方上待着不肯回长安,真是为了黎民百姓不成?”

    “必不可能。”杨国忠语气笃定,态度明确,“薛白绝不是舍己为人的主,他做事必然是对自己有好处。”

    李林甫却已经想了很久,没能想出薛白的所作所为对其个人官途有任何帮助。

    “本相施行和籴法,世人多有谤者,但本相根据田亩多寡给价,将更多的钱给到贫户手中,做这些,对自己有甚好处?”

    “这……”杨国忠无言以对,道:“薛白岂能有右相的心胸?”

    虽说猜不透,但事已至此,薛白暂时是休想谋求升迁了。

    话题于是转到王鉷身上。

    “王鉷以追缴积欠起家,不擅权谋,所凭借者,唯‘圣眷’二字而已。但恰是因圣眷,始终屹立不倒,要对付他,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圣人不再相信他……”

    ~~

    偃师县,陆浑山庄。

    山谷深处有一排防备森严的房屋,在外面看来只是山庄主人给佃户住的寻常农舍,走近了,却能听到里面不停响起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铸好了。”

    “给我。”

    老凉接过一把长柄陌刀,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份量很重,之后寻了一块大木桩,双手持刀猛地劈下去。

    周围众人见了,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喝彩道:“好!”

    “好刀。”老凉先是这般评价一句,转向鲁三蚀,道:“鲁公,我有一说一,这刀还有得改进的地方,我使起来才顺手。”

    正说着,姜亥过来,道:“郎君来了。”

    两人连忙出去相迎。

    如今樊牢已将一部分二郎山的兄弟及其家眷安置过来,另外还有丰味楼的一些心腹伙计,也是带着家眷,因此山庄中还算热闹,而老凉、姜亥则是这些人的教头,教他们些保家卫国的本领。

    一切原本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今日薛白过来时却显得有些难得的郑重,直接在大堂里召诸人议事。

    老凉、姜亥的位置是在侧边的最前。

    樊牢也在,昨日刚刚送了一批铜料抵达,坐在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