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5章 入城  满唐华彩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355章 入城 (第2/3页)

鲜于仲通的大军汇合。

    看得出来,段俭魏是故意放他们进入龙尾关的,唐军没有粮草、坐困孤城,放入关城总好过此时鱼死网破。

    南诏军遂与吐蕃军合兵,衔尾追击着唐军,试图跟着杀进龙尾关。

    王忠嗣率军断后,让剑南军先入城。

    龙尾关下这一仗,说不上谁胜谁败。论伤亡,唐军还要大一些,且战略上,唐军已经失去了奇袭太和城的大好时机。

    “开城门!”

    城门缓缓打开,一队队唐军迅速入城。

    鲜于仲通麾下的将士们抬头看着龙尾关的城洞,心有余悸。他们当然知道,自己差点就要在吐蕃军的偷袭之下葬身洱海,是王忠嗣出城接应,才救了他们。

    连带着站在城门处安置他们的薛白,也得到了他们的感激。

    “那是谁?”

    剑南军中,一个名叫崔旰的牙将问道。

    “大名鼎鼎的薛白。”答话的是剑南军行军司马崔论。

    崔论说着,一手放开缰绳,伸手到袖子里摸了摸,似确定什么东西还在不在。

    于是,崔旰走过城洞之时,就向薛白笑了笑。

    薛白点了点头。

    但其实薛白根本就没有留意到崔旰,只是因为军中与他打招呼的人太多,他遂对每个人都点头示意。

    他正在奇怪,鲜于仲通居然到现在还没有入城。

    直到崔光远走了过来,附耳与他说了几句。

    “严武把鲜于仲通挟持了……”

    薛白遂请荔非元礼调了一队陇右士卒过来,与崔光远一起迎鲜于仲通。

    不多时,鲜于仲通与严武共乘一骑而来,让人意外的是,他脸上带着笑意,偶尔还扭头与严武聊上两句。其人心胸倒是颇为开阔,没有因为被挟持一事而介怀,毕竟是打了胜仗。

    “见过鲜于节度。”薛白上前执礼道,“请鲜于节度入城。”

    严武见了薛白身后的将士,翻身下马,站到了荔非元礼身后,神色淡淡地向鲜于仲通一抱拳。

    “失礼了。”

    “哈哈哈。”鲜于仲通抚须大笑,“今日多谢严贤侄了。”

    说罢,他踢了踢马腹,走入龙尾关。

    ……

    王忠嗣率着一队人在吊桥上跨马而立,与百步外的吐蕃士卒对峙着。

    过了一会,骆铃声响,倚祥叶乐骑着骆驼上前。

    隔着比一箭之地稍远些的距离,倚祥叶乐抬头看着王忠嗣飘扬的旗帜,用苍老而沙哑的声音道:“没想到,在洱海再遇到了老朋友。”

    士卒将他的话喊出来。

    王忠嗣朗声应道:“敢犯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不论在河陇,还是云南。”

    他不用人传话,声音落入了倚祥叶乐的耳中。

    倚祥叶乐“呵呵”而笑,道:“今日给老朋友一个面子,让他躲进龙尾关吧。”

    又有马蹄声响,一匹骏马载着两个人过来。

    倚祥叶乐愣了愣,眯起一双老眼,驱动骆驼赶上几步,只见那马背上是一个年轻英挺的汉人男子,而坐在其面前的,正是娜兰贞公主。

    那年轻人与王忠嗣低语了两句,这批断后的唐军们于是挑衅地看了吐蕃大旗一眼,返身,退回龙尾关。

    吊桥缓缓往上提起。

    有将领想要率兵杀过去,倚祥叶乐抬起手,止住。

    “不要急,野兽进了笼子,捕猎就成功了一半。”

    ~~

    龙尾关的城门缓缓关上。

    王忠嗣看着城门处密密麻麻的士卒,摇了摇头。

    剑南军被打成这样,抛下辎重仓促入城,已失去了强攻太和城的机会,之后的仗更难打了。

    接着,薛白避开旁人,与他低语了一句。

    “王天运攀上苍山了。”

    王忠嗣眼睛一亮,伸手拍了拍薛白的背,道:“这边说。”

    两人走过城头,在西边的城垛停了下来。

    夕阳下,能看到段全葛部收兵歇整,留下满地的红色晚霞。

    “他放信号了?”

    “我亲眼看到的。”

    王忠嗣沉吟道:“得告诉他,龙尾关已攻克了,下一步是取太和城。”

    “他该能看到。”薛白道:“他手里有一柄千里镜。”

    “好!”

    王忠嗣叫了一声好,踱着步,道:“依约定,他明夜就该奇袭太和城。”

    这是王天运出发前就说好的,苍山上消息传递不变,发出信号后次夜出击。另外,苍山顶上天寒地冻,唐军士卒在上面也不可能待得更久。

    换言之,今夜到明日之前,他们必须得击败段全葛。

    ……

    与王忠嗣商议过军情,薛白走过城楼,前方却有一名官员迎过来。

    “薛郎,我是剑南军行军司马崔论,这里有几封家书带给你。”

    “崔司马有礼了,敢问是何人托崔司马帮忙带的信。”

    薛白想了想,不记得自己安排的送信渠道里有崔论这一号人物。

    “是杨国舅家的郎君,杨暄。”崔论的回答颇让人意外,“杨郎君说与薛郎是同窗、同年。”

    说着,他从袖子里掏出一个颇厚的信封,递给了薛白。

    “多谢崔司马。”

    “是我该多谢薛郎今日救命之恩。”

    薛白回到城楼,展开信封,发现有好几封,一封是杜五郎写的,说他从杨暄那听说了他有一个同年郑回任西泸县令被南诏俘虏了,他们便赎回郑回的家小之事。

    随着这封信,还有一封乃是郑回的阿娘写给郑回的,薛白也看了,无非是说了情况,告诉郑回他们一切都好,在信的最后,还叮嘱郑回不可忘了国恩而失节。

    薛白仔细将这封信收好,眼中透着些思量之色。

    过了一会,他继续看信,竟看到了有一封是杨暄写来的,看字迹就是旁人代笔。

    杨暄在信上说,朋友一场,薛白如今被贬到交趾为官,他一定会尽力帮忙……后面只有落款那歪歪扭扭的“杨暄”二字是其亲笔。

    薛白摇了摇头,最后看向杜妗的来信,信中说了些长安之事,末了,用了几句简单的密语。薛白提笔破译了这段密语,发现写的是“李林甫病重,恐不久于人世”。

    毛笔提在那忘了搁下,薛白想着南诏这局势,只怕是赶不回见李林甫最后一面了。

    ~~

    入夜。

    攻城了一整天的段全葛在大帐中睡下。

    睡着之前,他已安排了巡卫,防止唐军夜里突围。唐军今日才在围攻之下遁入龙尾关,士气、体力都处于最低谷的时候,当夜就突围的可能性当然很小。是因为他段全葛打仗十分周到,才会做这样的安排。

    如此安排妥当,他心情也放松下来,不一会儿呼声大作。

    “呼——噜——”

    夜里做了一个奇怪的梦,竟梦到唐军袭营了。

    “将军!将军!”

    直到被人推醒过来,段全葛才意识到那不是梦,唐军竟然是真的袭营了,为何?突围的话也该从南面出龙尾关才是。

    “慌什么?这是声东击西之计,派出擅泅水的,游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