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章:荐官制小议(二)  我,刘辩,雄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一百二十章:荐官制小议(二) (第1/3页)

    “以臣之见,科举代替举荐,不可谓不好,但……影响太大,尤其是对地方各州以及天下士族,臣以为当从长计议。”

    在一阵寂静过后,卢植委婉而凝重地说出了他的看法。

    “太师误会了。”刘辩笑着解释道:“我只是见聊到这,说说我的想法,顺便想听听几位卿的看法。”

    听到这话,卢植与羊续几人稍稍松了口气,旋即,他们陷入了沉思。

    以科举取代举孝廉,毫无疑问是彻底颠覆了当前荐官体系,剥夺了天下士族的特权,相当于是在皇权与士族的抗衡中来了一招釜底抽薪,直接把士族与皇权对峙的底气给瓦解了,由此不难想象这是一件足以令天下震动的大事,比杀袁绍还要严重。

    毕竟杀袁绍充其量只是削弱袁氏,而科举制却是掘了天下士族的根基,两者岂可同日而语?

    但卢植与羊续作为朝中重臣,优先考虑的并非此事对士族阶级的损害,而是是否有利于国家。

    因此,羊续率先提出了一个较有针对性的提问:“孝廉荐官,首重德行,而臣闻陛下所言科举选才,似乎是偏重才学,先不说天下士族是否赞同,陛下颁布此令,臣恐日后天下士人重才而不怀德……”

    不愧是羊续!

    刘辩心中暗赞,赞叹羊续一眼就看出了科举制的弊端。

    你说当前汉朝的孝廉制不好吧,但正是因为孝廉制,天下才形成了‘先养名、再做官’的风气,除了一小撮人,大部分人做官倒也确实是为了施展抱负、造福天下,而等到科举制出现时,士族失去了荐官的特权,各种各样的人削尖了脑袋往官场里钻,且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丑态,比如贿赂考官、考场舞弊,甚至于有人做官就是为了敛财,贪官污吏相较汉朝不知翻了几倍。

    但无奈,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国家,势必要有一个中央集权的官廷,以便从国家层面制定各项国策,而收回各地方士族荐官的特权,无疑是中央官庭的极大加强,是对皇权的极大加强。

    “这就需要朝廷的引导与监督。”刘辩回答道。

    听到这话,羊续也就猜到刘辩对此也没什么好办法,遂不再开口,只是皱着眉头权衡利害。

    从旁,卢植在权衡利弊后亦说道:“孝廉荐官,与陛下所言科举制,在臣看来皆有利弊,就臣所持立处而言,臣赞同科举制,但臣还是那句话,此事需徐徐图之,决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恐引起天下大乱。”

    刘辩笑着说道:“我明白,是故我才说只有这么一个想法,倒也没想过立刻推行科举制,几位卿能站在国家的立场,为国考虑,我深感欣慰。”

    “陛下过赞了。”卢植、羊续几人谦逊道。

    待君臣几人又交换了一番意见后,卢植几人便起身告辞。

    离开前,刘辩特地嘱咐他们道:“此事事关重大,几位卿切莫声张。”

    卢植、羊续、曹嵩、崔烈几人自然知晓利害,连声答应。

    目视着几人离开,刘辩仍坐在位上,思忖着推动科举制的想法。

    想要推动科举制,终结士族、豪族垄断做官之路的现象,光靠天子强行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结合国情,这所谓的国情,即是使百姓开智,使寒门、小地主阶级积极参与到做官的途径中。

    要促成这一点,那就势必要先打破士族对知识的垄断,令大多数天下人都有接触到知识的机会。

    问题是,现如今的知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