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百四十三、古科学精神(科普,本书核心观念,还是建议看一下)  世子的崛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五百四十三、古科学精神(科普,本书核心观念,还是建议看一下) (第3/3页)

,整这科学体系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健全。

    这就是科学精神的指导力量。

    但历史没有如果,历史没有选择荀子。

    荀子斗不过当时的王权,甚至在之后也没几个人敢推崇他的学说,连他的得意弟子也背叛了他。

    ......

    说到荀子的弟子也大名鼎鼎——李斯,韩非子。

    没错,想不到吧,荀子作为儒家,教出了大名鼎鼎的法家弟子。

    这本来是件非常好玩的事,儒到法,其实是黑化的过程。

    起初孔子生活在春秋,虽然乱,但还可以,所以孔子提倡用爱感化人,虽然他没直接说人性,但可以基本确定。

    孔子觉得:“人性本善”,人性天生善良。

    到了孟子,孟子觉得:“人性有恶”,人性中确实有恶的部分,但大多数还是善良的。

    到了荀子,荀子觉得:“人性有善”,人性中确实有善良的部分,但多数的是恶的。

    到荀子的弟子,韩非子、李斯:“人性本恶”,所以儒家的教化和拯救论是行不通的,只有严苛的王法才能威慑,于是法家开始壮大。

    这是一条清晰的先秦诸子被人性逼疯的历程,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最后黑化为韩非子,李斯。

    儒(指先秦的儒,后来的儒已经畸形为为皇权服务的工具)与法的人性区别就在这。

    儒认为:人性是有善的,还可以抢救一下。

    法则认为:救个屁,人性本恶,只有刀枪棍棒,只有法律惩罚才是约束人的王道。

    ......

    儒家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继往开来,不断发展完善,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可惜的是后人多说孔子,少说孟子,根本就不敢提集大成者的荀子。

    这就好比儒学1.0,儒学2.0,儒学3.0!

    结果后人一看,抱着个儒学1.0天天说,2.0版本不敢提,孟子是个革命派,动不动就说什么“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样大逆不道的话。3.0版本更是,要老命,深入琢磨直接令皇权的合法性都给否了。

    所以一直到明、清,举国上下,人们还是天人感应那套,还是抱着孔夫子的1.0版本翻来覆去寻章摘句取悦皇权。

    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李星洲其实一开始就有重兴荀子之学,引领人们进入对自然科学规律探索发现的时代的梦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