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五十二章 永乐大典【求推荐票】  黄金瞳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千五十二章 永乐大典【求推荐票】 (第2/3页)

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说到《永乐大典》不能不提到主持编纂这部典籍的两个大功臣:解缙和姚广孝,这部古代的鸿篇巨著,正是在二人的主持下,在各地征召了大批缮书人进行描栏、清抄、绘图和圈点工作,历经六年编撰而成。

    解缙是明初有名的才子,明成祖朱棣很赏识他的才华,任用他主持过《太祖实录》和《列nv传》的编纂不过最让他名垂青史的,还是他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经历。

    至于姚广孝则是更具传奇sè彩,姚广孝有岁就出家当了和尚法名道衍,江湖人称病虎,传说朱棣起兵清君侧,就是姚广孝的手笔,一举扶持朱棣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甚至被民间称之为帝师,是朱棣最为信任和倚重的人。

    有了姚广孝的参与,所有编修《永乐大典》人员的生活条件十分优裕,他们居住在离皇家藏书处文渊阁不远的崇里坊等地,由光禄寺早晚供给酒肴、茗果,还发给膏夹费,官员参与编修的可以免朝,待遇十分优厚,当时有人就以“天下文艺之英,济济乎咸集于京师”来形容《永乐大典》编纂的盛况。

    《永乐大典》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不过《永乐大典》流传到今天的只有百分之一、二,其他因为自然或人为的破坏,最终在历史长河中湮灭了。

    《永乐大典》就像是一艘“宝船”,把〖中〗国,她纪以前的文化统统装入它的仓中,可如今,人们只能通过露在水面上的一xiǎo段桅杆来猜测这艘沉没宝船的一切了。

    历史上的《永乐大典》,带给人们太多的惊奇和赞叹,它的毁灭也带来了同样强烈的悲伤和遗憾,留给后世许多有待探寻的谜,现在,许多人不知道《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书,还有许多对《永乐大典》耳熟能详的人,恐怕一生也无缘见到《永乐大典》的原貌。

    庄睿在研究明史的时候,曾经专mén前往〖中〗国国家图书馆,借阅过《永乐大典》的原本,是以在第一眼看到这玻璃柜中的善本时,庄睿就知道,这六本书籍绝对是和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永乐大典》同出一处,一定是从〖中〗国流出的。

    “买下来,一定要买下来,不管huā多少钱,一定要将其带回到自己的博物馆里……”,看着这六本《永乐大典》,庄睿的眼睛都红了,要知道,《永乐大典》虽然在全世界还留存有数百册,但是每一册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一册现存于世的《永乐大典》,都是真正的孤本。

    其实严格说来,现在留存下来的《永乐大典》,也并非是永乐年间的原本,这里面有许多曲折复杂的故事。

    在明朝皇帝中,明世宗(嘉靖皇帝)最喜爱《永乐大典》,平时在案头上常备几册《大典》以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