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席卷猛如虎  大汉帝国风云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七章 席卷猛如虎 (第2/3页)

来就不拿自己的命当回事。海雅。”赵广心里一热,脸上却没有什么变化。他朝罗安点了点头,把缣帛仔细地折了,贴身塞入战甲,套上头盔,头也不回地迈步出营。

    罗安有些担心地看着赵广的背影,低声问赵能说:“老赵,大人没事吧?嘿,我该把那书信先交给你看过的。”

    “大人成长了!应该没事。有些事情,留个念想也好,将来如何,谁能说得清楚?”赵能一拉罗安,“我们也别耽搁了,军令可不等人!”

    征西大将军、首阳侯庞德用兵,历来是求一个稳字。大汉中兴诸将中,战功彪炳者比比皆是,然若论每战战损最小者,则非庞令明莫数。时人评庞德用兵:“布坚阵,结硬砦,列纵深,立于不败之地,后发而制人”。一些老兄弟更因此笑他为“玄武将军”——这个称号后来还在大汉军中广泛流传开来,但庞德却安之若素。

    战术上求稳,战略上也更是如此。因此在一开始,庞德便坚决反对司马懿大胆的兵分三路的计划。在军议上,他曾针锋相对地提出,西域用兵,应当合力一处,步步为营,取一路而立威,震慑全局,从而使各国降伏。这个老成谋国之计,加上他在军中的声望,在军议中一时间得到大多数的支持。但司马懿坚持认为,此次取西域,与之前几次的目的完全不同,旧法断不可取。他激烈地挥舞着双手,坚定的声音响彻营帐:“大汉立国四百年,几定西域,而后又失之,何也?盖未尽得西人心也。然诸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教化之,非百年不能成。故上上之策,莫过于夺其之国,而以中原之人实之,长久杂居,使人物风俗渐与中国无异。”司马懿举出大量事例,说服众人,光使西域诸国臣服是不够的,此战的目的,就是要尽量打破其旧有的国家结构,用大汉的郡国制对西域重新划分管理。“此为长久策也,故须兵分三路,务求彻底扫灭诸国。”

    “仲达说的固然有理,但终究是要行险啊!”庞德望着自己这支装备整齐,气度森严,只是行军便散发出排山倒海般气势的军队,有些忧心地想——他并不是对部队的战斗力没有信心,相反的,他深知这支军队的精锐程度,可以说凌驾于大汉国内诸军上。“正因为如此,这些士卒才如金子般的宝贵啊!若折损过多,叫我如何向皇上交代!”正在此时,副将姜舞从前队策马跑来,对庞德说道,“大帅,前方北山(天山山脉一支)山麓,发现焉耆大军踪迹,其兵似有数万。”

    “哼,见我军人数不多,便大大咧咧倾国之力而来吗?真是可笑!”庞德隐隐的抓到了些关键,对姜舞大笑道,“来得正好,走,老伙计,咱们一起去看看。”

    吩咐部队整队集结后,庞德立马高处,观察敌阵。对方果然是倾国之力而来,兵势层叠如山,刀枪似林,竟似有五六万人马。但仔细一看,便发现对面敌军虽然人多,却显然准备不足——整个敌阵中,竟没有设置任何拒马阻隔。敌人阵势也颇为散乱,行不成行,列不成列,似乎还互不统御,不少士卒在日头底下甚至撇了兵器,坐在地上观望。“人数虽多,却只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庞德捋了捋胡须,下了结论。一挥手道:“命长水营铁骑出击!”

    北山山麓,焉耆阵中。望着远处平原上慢慢集结的汉军,龟兹国王白英心中,隐隐地感到一丝不安。龟兹本是西域军事强国,但自被班超平定后,便已彻底抛弃了争霸西域的念头。百多年来,历代龟兹国王一直安心内政,与民休息,对外与诸国联姻友好,对内推崇自天竺传入的佛教,虽然国力鼎盛,但百姓早就疏于战事,军队虽有数万之众,其实不堪一用。这次大汉再次西来,白英原来也并不想抵抗,却被妻弟焉耆国王告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