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四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五节  大汉帝国风云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四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五节 (第1/3页)

    第四章破釜沉舟第十五节||金尚知道冀州目前处境艰难。他出壶关之后,一路南下,沿途所见,都是流民。

    流民成灾的后果是什么,谁都知道。看看冀、兖、青、徐、豫四州连绵不断的战祸就知道了。

    金尚理解大将军的难处,所以他看到李弘半天没言语,马上说道:“大将军如果无法抽调军队随我南下,就给我一屯人马吧。只要把我送到兖州刺史部即可。”兖州刺史部的治所在山阳郡的郡治昌邑城,渡河后,需要越过兖州的东郡和济阴郡,路途遥远。

    李弘想了一下,摇摇头,

    “青州黄巾军自从在济北国击败兖州军,杀了兖州刺史刘岱后,士气高涨,攻击势头非常猛烈,东郡、济阴一带很不安全。没有军队护送,大人的生命无法保障。我奉天子命,要把你安全送到兖州,还要帮你击败黄巾军,所以此事不能操之过急。以我看,你还是再等一等。只要公孙瓒退回了幽州,北疆军就可以迅速南下了。”金尚四十多岁,身材高大,额头很宽,一把长须。

    他是关中冯翊郡的高陵人,早年曾就学于关中硕儒马融,和马日磾、卢植都是旧日好友。

    他听说青州黄巾军肆虐兖州,心里更着急了。

    “元休,你在邯郸暂时待着,不要急于南下兖州。”卢植长途跋涉赶到冀州,身体更虚弱了,说话有气无力,

    “你不要以为到兖州就任刺史是一件简单的事,此事稍有不慎,就会给冀州带来灾难。目前形势对冀州非常不利,牵一发而动全身。你把事情都弄明白了再决定何时南下,不要刚刚过了黄河,就把一条性命送掉了。”金尚不以为然,

    “我和张邈、袁遗、吴资等人虽然不是很熟,但也算是朋友了,相信他们不会为难我。天子的圣旨他们总会遵从吧?”

    “元休,你是不是被长安的血腥熏坏了脑子?”杨奇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他们要是尊奉天子,遵从天子的圣旨,天下怎么会乱成今天这个样子?朋友?现在还有朋友吗?朋友还值得信任吗?”他怒气冲天地指着崔烈说道,

    “我刚刚转背,崔大人举起了屠刀。这就是和我相交了几十年的朋友。”崔烈泰然自若,一副很无辜的样子。

    李弘神情尴尬,一脸苦笑。金尚左右看看,心里忐忑不安,迟疑不决。

    “翁叔兄(马日磾)到幽州去了,估计很快就有回音,你先在邯郸等一等。”陈纪也劝道,

    “兖州情况复杂,现在曹操在兖州各郡国太守、国相的拥戴下,自命兖州牧,主掌兖州军政。所以这兖州不能随便踏足。如今大将军奉旨督领六州四郡。以我看,还是先请大将军写封信给曹操,看看他怎么说。”众人都觉得这主意不错,纷纷出言赞同。

    “你以私人的身份,给陈留太守张邈、济阴太守吴资、山阳太守袁遗、陈留大儒边让各写一封信。”张温指着陈纪说道,

    “我们要从多方面了解一下兖州。如果兖州各郡国大吏有心尊奉天子,那么,这事情就有转机。”李弘把金尚送出大帐,让任意带着几十名黑豹义从护送金尚到邯郸城拜见长公主。

    等他再掀帘走进大帐时,大帐内已经吵成一团了。这些昔日名震天下的大汉柱石们一个个面红耳赤,互相指责诘难,丝毫不顾自己尊崇的身份,就连八十四岁的赵岐也是吼声如雷,嗓门格外洪亮。

    李弘站在大帐门口,静静地听着,愁云满面。从门阀富豪手上抢回土地,真要说起来,很简单,但抢回来之后呢?

    是不是这些门阀富豪们就不会再买土地了?就不会隐瞒真实田产偷漏赋税了?

    各级府衙是不是就能秉公办理不再贪赃枉法了?租种土地的百姓是不是就能从此安居乐业,不再抛弃土地流离失所了?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大汉律就在手上,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但为什么土地兼并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即使在黄巾军如火如荼的攻杀之中,依然有大门阀大富豪变本加厉的购买和掠夺土地?

    有的流民租种门阀富豪的土地,因为门阀富豪们把赋税强加到他们身上,他们辛苦劳作一年,依旧一无所有,这些人抛弃土地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有的流民明明家里有田地也要抛弃?

    从北疆这几年的屯田经验来看,土地兼并和吏治**应该是造成百姓抛弃赖以生存的土地的主要原因。

    但要打击土地兼并和整治吏治**,却不是靠维持大汉律的尊严和权威就能办成的事,这需要严刑峻罚,需要不断完善的国策,需要更多的清廉忠诚的官吏,需要太多太多的东西。

    就冀州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不是打击土地兼并,因为李弘已经雷厉风行,命令赵云、姜舞、杨凤、孙亲、王当等人带着军队开始清理土地了,想阻止也来不及了。

    目前对冀州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保证大汉律被严格遵守,土地不再被大量兼并,吏治不再**到极致,百姓不再抛弃土地。

    清理土地的规模,打击的对象,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而要保证这次打击土地兼并的成果,并努力维持冀州的稳定,却是一件非常复杂、艰难和需要很长很长时间的事。

    帐中的老臣们正是为此事而争吵,为制定和修正国策而争吵。张温、卢植、丁宫、陈纪、蔡邕、赵岐这些老臣深谙国事,他们也知道要稳定冀州就要解决流民,要解决流民就要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他们自问没有决心和能力解决这个难题。李弘有决心,他利用强悍的武力在很短时间内便开始了打击和治理,但由此而带来的深重危机却足以倾覆冀州。

    这一点,李弘或许考虑不足,但老臣们却一清二楚。老臣们从李玮的嘴里得到这个消息后,毫不犹豫,立即选择了南下冀州。

    张温、卢植甚至还把赵岐也一起请到了冀州。长公主一行到达邯郸的当天晚上,张温、卢植等大臣就和李弘商谈改制的事,一谈就是通宵达旦。

    老臣们到冀州的目的不是为了阻止李弘打击土地兼并,也不是为了凭借自己的关系说服冀州门阀富豪们主动上缴赋税。

    他们要帮助李弘处理打击土地兼并之后的诸般难题,同时利用这个难得的契机实施他们酝酿已久的改制。

    国策的修订需要一个摸索和实践的过程,继而要针对其中的利弊进行多次的修正和完善,而冀州正好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遇。

    在当今士人心中,有个共同认识,大汉的迅速衰落和败亡原因很多,但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改制。

    要改制就要有权柄,所以两次党锢之祸的根本原因,还是士人和皇帝对权柄的争夺。

    现在大汉走到了倾覆的地步,要想重振社稷,改制是唯一的办法。即使靠武力平定了天下的所有叛逆,最后还是要通过改制来强大国力。

    所以不管士人们之间的矛盾有多大,他们在改制强国这件事上绝对是步调一致,高度统一,士人们对此充满了激情和希望。

    只要改制不严重触及他们自身的重大利益,各种势力派系的士人非常愿意聚集在改制的大旗下,为国尽忠。

    这次随同长公主到达冀州的各级官吏多达一百多人,由此可见改制一事在士人心目中的地位。

    改制寄托着士人们对大汉的全部忠诚和热血。去年晋阳改制,是从国策的根本官学开始的,结果失败了。

    失败了,就有了教训,老臣们随即改变了策略,转而从国策上开始改制。

    既然难以憾动官学这个根本,那就调一个方向,从纷繁复杂的制度上开始改制。

    大汉的制度无论多么纷繁复杂,但归根究底也就是官僚制度、财赋制度、选拔制度、官学制度、律法制度等等,但最重要的也就这几种。

    无论改动哪一个,都会影响到社稷的命运。张温、卢植等人提出了一揽子改制计策,其中的宗旨就是

    “儒法兼融,以法治国”。在这一揽子改制计策上,突出体现了

    “隆礼重法,轻赋薄徭,唯才是举,严刑峻罚”四个具体的施政措施,尤其是

    “严刑峻罚,乱世当用重典”这个恒久不变的定律在所有改制计策上随处可见。

    要隆礼重法,官学上就要逐步做出重大调整。既然是调整,那么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间在学术上的矛盾就不会于短期内被严重激化。

    同时这个办法也能极大地缓和两派官僚在政见上的巨大分歧,有助于通过和实施改制之策。

    轻赋薄徭的目的是富民强国,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纯粹依靠农耕在短期内增强国力,击败遍布天下的叛逆,很不现实。

    所以依照治理北疆的经验,老臣们还是决定实施本朝初期的农工商并重之策,全面彻底放开盐铁茶等各种产业,鼓励营商。

    现在的商贾和过去的商贾有很大的区别。大汉经这几十年的卖官鬻爵,家产丰厚的富豪商贾们不是入了

    “士”籍,就是成了官宦之家,身份早已今非昔比了。官、商在今日的大汉已经混为一体,界限模糊不清。

    这

    “商”就是想禁也禁不掉,反而让朝廷丧失了很大一笔税利,所以还不如彻底放开,增加国库的收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