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六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节  大汉帝国风云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六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节 (第1/3页)

    第六章成事在天第十四节十月上,冀州,邯郸,大将军行辕。关中、关西局势连续突变,天子危在旦夕,而河北诸府却因为救灾赈济和秋收秋种的事忙得焦头烂额,一时间无力西顾。

    洪灾过后正值夏季高温,死去的百姓和牲畜尸体来不及掩埋,瘟疫还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李弘、张燕等人不顾疲劳,带领数万大军日夜奋战在抗灾前线。襄楷大师率领大知堂弟子冒着生命危险四处治病防疫。

    华陀大师也带着弟子赶到了河北。九月底,气候转冷,疫情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

    同时间,河北三州开始了秋收秋种。冀州受灾,粮食减产,河北要想平安度过难关,必须要保证三百多万灾民吃饱穿暖,必须要帮助他们重建家园,重耕土地,而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就是今年冬天和明年春天。

    李弘为此急告河北诸府,想尽一切办法多收粮食,筹措救灾物资,务必保证灾民没有一个人饿死,没有一个人冻死。

    这次大灾难,耗尽了河北的赋税、粮食和各类物资。河北虽然还在勉强支撑,但它就象一个伤痕累累的巨人,随时都会轰然倒下。

    钱、粮和时间决定了河北的生死存亡。这个时候,河北三州的门阀世族富豪们表现出了惊人的忠诚,他们在河北最危急的时刻,伸出了援助之手。

    从七月底开始,长公主和张温、马日磾、崔烈、袁滂等大臣开始游说冀州大族,王柔、令狐邵、郭蕴等大臣奉命赶到并州游说。

    卫固、卫觊、苏先等大臣赶到河东游说,鲜于辅、刘范、田畴、公孙瓒等大臣在幽州游说。

    河北的存亡直接关系到三州门阀世族富蒙们的利益,他们在得到长公主和李弘的承诺后,同意出卖土地,赊借粮食和物资,这大大缓解了河北紧张局势。

    与此同时,河北三州所有县衙,都接到了长公主和大将军的求援书信。

    长公主和大将军请求各县衙张贴榜文,遍告百姓,希望他们能尽绵薄之力,帮助三百多万灾民度过难关。

    河北百姓毫不犹豫,纷纷赶到县衙捐助粮食和物资。大漠胡族诸部也接到了大将军的书信,大将军请求他们给河北捐助牲畜以帮助灾民过冬。

    胡族诸部落王立即派出使者,带着牛羊等牲畜急赴冀州。三百多万灾民没有象过去一样陷入恐慌和绝望,更没有逃亡,他们对大将军和河北诸府非常信任。

    在各级府衙的妥善安置和救助下,他们平静地度过了最为艰苦的几十个日夜。

    洪水退尽后,灾民们立即返回了家园,开始了重建。钱、粮的问题暂时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时间。

    河北需要恢复元气的时间。从目前形势来看,北疆军已经无力阻止袁绍占据关中和关西。

    袁绍的实力在短时间内将迅速增长,而曹操和田楷因为躲过了这场灾患,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时间,他们的实力也将得到一定增长。

    河北担心的是,袁绍、刘表、曹操、田楷会不会趁着冀州遭受重灾的机会,联手出兵攻击。

    如果袁绍会盟各地州郡兵马同攻河北,形势将再度恶化。由此引出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天子救不救?

    如果把天子救到河北,也就等于给了袁绍联合各地州郡攻击河北的一个最佳借口。

    如果不把天子救到河北,那关西就不能放弃,否则天子何处安身?关西不放弃,也就等于拖住了袁绍,但关西战场就要展开持续大战,这对河北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争论因此变得非常激烈。在过去的几年里,勤王是河北大吏们的共识,是最为迫切的事,是关系社稷存亡的根本。

    然而,今春北疆军杀进关中后,天子却拒绝到河北,并联合袁绍等叛逆围攻北疆军,致使北疆军损兵折将,不得不退出了关中。

    勤王失败了,河北大吏们的共识随即也就崩溃了。紧接着黄河决堤,河北三百万灾民无家可归,河北生死悬于一线,这更极大地刺激了河北大吏。

    几年来,晋阳大学堂,邯郸大学堂都在极力推习郑玄的

    “新经”,河北硕儒名士们也常常聚在一起探讨荀子的

    “隆礼重法”之道,思考孟子的

    “民重君轻”之言。随着改制的逐渐深入,河北大吏和士人们开始意识到勤王不是社稷存亡的根本,让千千万万的百姓活下去才是社稷存亡的根本。

    先贤们的思想传承了数百年,虽然屡遭劫难,但从眼前的形势来看,无疑它是正确的。

    天子高高在上,任用**侫,祸国殃民,最后百姓没有活路了,黄巾军开始叛乱了,十年下来,社稷终于崩溃。

    重君轻民,民不堪忍受,最后民不但摧毁了君,也摧毁了社稷。如果继续下去,中兴大汉显然是一场不切实际的梦。

    民富则社稷兴,社稷兴则君重,这个理念在河北大吏中逐渐得到了认可,并且随着勤王失败,黄河决堤,河北遭受重创而最终得到了广泛认同。

    大将军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准备再次勤王,放弃关西的建议竟然遭到了河北上下一片反对。

    反对最为强烈的就是张温、崔烈、马日磾等一帮老臣。放弃关西,袁绍的实力就会骤增。

    袁绍实力大涨,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他可能重建皇统。皇统一旦重建,大汉就会出现两个天子。

    双方以黄河为界,一南一北形成对峙,平定天下中兴大汉就更加艰难了。

    其次,救回天子,朝廷就要跟着到河北。天子、朝廷是否信任大将军和河北大吏,我们暂且不说,我们就说说改制。

    河北改制许多地方直接触及了天子和朝廷利益,和大汉律法也有很多冲突。

    天子和朝廷会不会接受和同意河北改制?会不会继续坚持改制?如果天子和朝廷反对改制,推翻改制,甚至追究改制者违律的责任,我们怎么办?

    如果大将军以武力相胁,逼迫天子重建朝廷,同意和推行改制,那么在天下人的眼里,大将军和董卓、李傕等叛逆挟天子号令天下又有什么区别?

    袁绍等叛逆不正好有借口攻打河北了吗?救下天子等于把河北推进败亡的深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