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九节  大汉帝国风云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九节 (第1/3页)

    第十章问鼎中原第四十九节七月中,晋阳。关中大捷的消息传到晋阳,举城欢庆。

    长公主以天子名义下旨,犒赏前线大军,并鼓励将士们再接再厉,拿下长安,占据潼关、武关和大散关,确保关中能在最短时间内稳定下来。

    同日,长公主在凤凰池召集重臣议事,商议西迁人口到关中一事,并议定由光禄大夫赵戬出任京兆尹,谏议大夫王烈和中散大夫梁绍出任扶风和冯翊两郡太守。

    京兆尹赵戬持节,全权负责关中政事。五天后,太尉徐荣的奏疏送到了晋阳,这份奏疏立刻在凤凰池掀起了轩然大波。

    关中一战而定,让人欣喜若狂,这样一来,大军不但可以立即攻打关西,和中原大军合围洛阳,还能迅速西迁人口完成秋耕,关中在年内得到稳定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到了明年春天,八百里秦川就能产出粮食,朝廷的财赋危机因此可以缓解,攻打洛阳的时间也能大大提前。

    然而,韩遂的阵亡,西疆局势的严峻,让长公主和朝中重臣们忧心忡忡,全无半分喜色。

    韩遂在西疆的地位举足轻重,无人可以替代。现在韩遂死了,西凉军损失惨重,北疆军一部分要戍守关中,一部分要东进打关西,无力顾及西疆。

    此时早对西疆虎视眈眈的羌人自然不会错过机会,羌人的铁骑很快便会出现在西凉各地。

    西凉战火纷飞,关中的门户失去了屏障作用,关中的形势随即岌岌可危。

    关中不能稳定,除了对攻打洛阳不利外,对定都长安之议更是个致命的打击。

    西凉军迫不及待地撤回西疆,正是担心羌人乘势进攻,而太尉徐荣几乎没有提出任何条件就让西凉人撤走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但西凉军在韩遂死后已经成了一盘散沙,即使回到西疆他们也只会固守自己的一块地盘,没有人可以象韩遂一样把他们集结在一起齐心协力联手御敌。

    西疆的归属羌人在韩遂死后,在他们的首领啷啷、墨绳、诛度等人死后,肯定会为了争夺首领之位而大打出手。

    白马羌、烧当羌等羌族诸部势必会乘机入侵西凉。太尉徐荣此刻奏议出兵西疆,正是看到了西凉狼烟四起的战火,看到了关中的危机,纯属无奈之举。

    目前关中的北疆军大约有九万多人。徐荣将军带着一部人马稳定关中。

    麴义将军正带着一部人马攻打关西,庞德将军带着部分铁骑将进驻西凉汉阳郡,兵力严重不足。

    长公主提议让胡族铁骑继续留在关中战场,尚书令李玮马上出言阻止。

    数万胡族铁骑长时间留在关中,食物和马料无法供应。河东和太原两地的三十万人口马上就要迁入关中,关中很混乱,胡族铁骑一旦控制不住烧杀掳掠,事情就不可收拾了。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塞外不能长时间缺少戍守军队。戍守塞外的军队主要有风云铁骑、乌拉铁骑和度辽铁骑。

    人数最多的乌拉铁骑现在被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随姜舞在中原战场,一部分马上随庞德进驻西凉,剩下的回塞外戍防。

    由于塞外乌拉铁骑人数骤减,对大汉最忠诚的匈奴铁骑又遭受了重创,北疆的戍防力量已经略显不足,北疆稳定因此产生了隐患。

    所以在未来几年内,朝廷最好不要再从塞外大规模调兵,以免大漠动荡,北疆再起战乱。

    长公主一筹莫展。胡族铁骑在本月内就要返回塞外,西凉战火即将燃起。

    关中要屯兵戍守,关西要即刻拿下,关中的兵力根本不够用,此刻唯一的办法就是迅速增兵。

    增兵之议当即遭到了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廷尉张邈、大司农钟繇、将作大匠孔融、中书监荀攸、尚书左、右仆射张范、崔琰等大臣的强烈反对。

    大臣们的反对早在长公主的意料之中,所以她马上征询大臣们解决危机之策。

    丞相蔡邕认为,太尉徐荣建议出兵西疆的真正目的是逼迫朝廷下旨增兵。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西凉大乱是肯定的,但西凉人还有数万军队。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无论如何都要把入侵的羌人赶出去。

    我们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援助,西凉人守住自己的家园应该没问题,而且,西凉人被羌人拖住了,几年内他们都无力侵扰关中。

    徐荣大人对局势的发展太过夺大其辞了,有危言耸听之嫌。中书监荀攸赞同蔡邕的意见,他认为只要让庞德将军率军坚守在翼城、上邽一线,堵住敌人侵扰关中之路,则朝廷依旧有足够的时间攻克洛阳。

    待关中稳定,洛阳收复后,再集中兵力解决西疆问题完全来得及。大司农钟繇则从土地分配、赋税收入、军资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