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长河落日 第三节  大汉帝国风云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长河落日 第三节 (第1/3页)

    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三节长安是大汉的都城,重建长安,除了要恢复皇宫外,最重要的就是重建三雍宫。

    三雍就是明堂辟雍和灵台,在建筑上它叫三雍宫,但其实只有两座建筑。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而灵台是另外一座建筑。

    明堂是皇帝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是大汉最高等级的礼制建筑。

    辟雍就是明堂外面环统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的意思。

    至于灵台,则是观测天象的地方。三雍代表着礼制,是大汉的象征性建筑,意义极其重大。

    去年,太尉荀攸、太仆孔融、右车骑将军徐荣、将作大匠董昭、京兆尹赵戬五位大臣奉旨筹划重建长安一事,当时他们在奏章中虽然详细说明了重建方案,但因为时间问题,并没有呈递具体的图议。

    今年洛阳大战结束后,朝廷各方对五位大臣的重建方案产生了严重分歧,直到九月大将军李弘回朝后,这份奏议才最终得到认定并形成决策。

    十月中,在长公主的催促下,将作大匠董昭向朝廷呈递了刚刚绘制完毕的三雍宫重建图样。

    新建三雍宫全部仿制洛阳三雍宫,并没有什么变化。长公主、丞相蔡邕等文武大臣互相传阅图样,感觉都很满意。

    尚书令崔琰拿到图样后,脸色马上就变了。他冲着已经迁升为治书御史的郗虑招了招手。

    郗虑走到崔琰身边低头细看,然后和崔琰小声商讨了几句。长公主以为三雍图样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急忙问道:“两位大人有何意见?”崔琰躬身奏道:“殿下,臣认为,董大人所奏的这份三雍宫图样根本不符合本朝礼制。”崔琰大概有些激动,说话的声音很大,声震殿堂。

    霎时,朝堂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望着崔琰。长公主非常吃惊,半天都没说话。

    丞相蔡邕冷哼一声,怒声问道:“崔大人,理由呢?你的理由呢?”崔琰泰然自若,躬身再奏,

    “本朝承继土德,重新定都长安,那么,这三雍是不是应该符合‘古礼’才对?”丞相蔡邕似乎早就料到他有这句话,当即予以反驳,

    “本朝自光武皇帝中兴以来,一直延用‘今礼’。难道崔大人认为‘今礼’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当然。”崔琰说道,

    “《周礼》、《孝经》中说,明堂,文王之庙。夏后氏曰世室,殷人曰重屋,周人曰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盖之以茅。周公所以祀文王于明堂,以昭事上帝。由此可见,建明堂应符合‘古礼’,其应为五室,而不是九室。”崔琰这句话刚刚说完,朝堂上顿时骂声四起,一片混乱。

    太尉荀攸大声驳斥道,

    “《戴礼说盛德记》中有言,明堂者,自古有之。凡九室,室四户八牖,共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茅盖屋,上圆下方,所以朝诸侯。其外有水,名曰辟雍。《明堂月令说》中也有言,明堂高三丈,东西九仞,南北七筵,上圆下方,四堂十二室,室四户八牖,其宫方三百步,在近郊三十里。先辈种种遗说足可证明,本朝三雍应符合‘今礼’,辟九室,毋庸置疑。”郗虑当即嗤之以鼻,

    “戴德大师是孝宣皇帝朝的博士,《大戴礼记》是他选编先儒有关礼仪论述八十五篇而成,距今不过两百多年,但《周礼》、《孝经》呢?距今多少年?明堂到底是五室还是九室,难道还要争论吗?”李玮极力支持崔琰、郗虑,他也说道:“郑玄大师曾说过,《戴礼》中关于明堂的记载,虽出于《威德》篇,言明堂应为九室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但其实都是取自秦相吕不韦所作的《春秋》,并不是什么古制。另外,讲学大夫淳于登曾说过,明堂在国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丙巳之地,就阳位,上圆下方,八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