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五章、冲量模式  神圣罗马帝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十五章、冲量模式 (第3/3页)

个谬论。与其搞这些不确定的,不如进行冲量的好。

    人才数量上去了,天才数量自然也增加了。实际上,这个年代能够上大学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自身能力不足,想要上大学,那就只能掏钱旁听了,万一大器晚成,最后通过了毕业考核,同样可以拿到毕业证。

    据弗朗茨所知,目前奥地利各个大学都有一堆旁听生。这些人不是为了毕业证,仅仅只是想要提高自身能力。

    毕竟能够掏得起钱的,那都是妥妥的富豪阶级,有没有那一纸文凭都无所谓。

    可不是谁都拿得出几万神盾的学费,这可是维也纳一栋别墅的价钱。要是折算到21世纪,那就是好多个亿。

    教育部都有意增加大学数量,专门给这些富家子弟提供一个受教育的平台。毕竟这些人都是金主,可以收取高额学费,每年还可以赚不少钱。

    弗朗茨清楚,这种大学出现是早晚的事情。有钱人想要接受高等教育,从来都不是什么难事。

    国内没有,还不能去国外留学么?现在奥地利不流行出国留学,那是国内的教育质量本来就是世界顶尖的,又拥有大量的人脉资源。

    对很多资本家们来说,送子女进去学习,就是为了积累人脉关系,给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要是没有这些好处,出国留学这个费用至少可以节省大部分,他们为什么要和国内大学死磕?

    以维也纳大学为例,正式考入大学的,几年的学费加起来,都只有一千多神盾,还可以申请助学贷款。

    而旁听生的费用直接炒到了八万神盾,不要嫌贵,一共就这么三十个名额,完全是供不应求。如果没有关系,根本就拿不到手。

    这个价钱不仅仅只是学习知识的价格,还有人脉关系网带来的附加值。作为奥地利最顶尖的学府,就值这个价。

    奥地利拥有大大小小四十余家大学,每家大学每年的录取人数基本上都只有五六百人,最多的也就一千来号人。

    在大学不扩招的情况下,这个名额自然就很金贵了。除非真的是关系通天,不然再有钱最多也就一个旁听生名额。

    据弗朗茨所知,每年走后门进入大学的大贵族子弟,都是个位数,大多数时间还是一个都没有。

    大贵族子弟,如果通过了家族教育,还考不上大学,那么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不适合读书;要么就是纨绔子弟。

    想想看,出题老师天天给你上课,你都考不上大学,这还能够说什么?不说百分百原题,至少每个题型你都是做过的。这么大优势,都不能上岸就真的没办法了。

    既然是废物,为了面子,大家也不会把这些子弟放进大学丢人。

    增加一所大学容易,可是真的有人买账么?进入大学在积累人脉关系的同时,又何尝没有父母望子成龙的心呢?

    而一家都是这种人的学校,从档次上就降低了。除了混文凭外,能够学到多少知识,弗朗茨非常的怀疑。

    旁听生的名声确实不好听,可是每年都有一部分旁听生实现了逆袭,最后拿到了毕业证。

    这些成功的案例,也是趋势着大家前赴后继的一个因素。

    积累人脉关系网,说白了就是和比自己强得人接触,要是周围都是一样或者是更低层次的,这种关系也没有那么大作用。

    档次降低了,费用可不能降低。要不然最后需要教育部拨款维持学校运转,弗朗茨不如拿这些钱再建立一所大学,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