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七章 风雷激荡 第二节  大汉帝国风云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七章 风雷激荡 第二节 (第1/3页)

    第七章风雷激荡第二节每逢乱世,必有谶纬出现,并或多或少起到一定的作用。

    秦始皇称帝六年后,派出寻仙访道的卢生带回来一句谶语: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认为这个

    “胡”是匈奴人,于是让大将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并修筑了万里长城,可他偏偏忘了,自己还有叫胡亥的倒霉孩子。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造反,两人先是在鲤鱼肚子里塞了很多布条,有字曰:“陈胜王”,然后吴广半夜里又装狐妖在草丛里大喊大叫,

    “大楚兴,陈胜王”,结果这句话把大秦推翻了。本朝高祖出身微寒,实在很难唬住人,于是炮制了一个芒砀山斩

    “白蛇”的惊天创举,自此高祖威震天下,打下了一片万里江山。高祖自己是不是斩杀了

    “白蛇”,没人知道,但高祖自己相信这些神秘的东西倒是真的。本朝建立不久,一句宣告它灭亡的谶语登场了,

    “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话出自《春秋谶》,这书是何人所作何时流传于世已经不可考,这话在孝武皇帝时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这谶语的意思是说本朝气数已尽,要有新的王朝代替它。不过这个代替者

    “当涂高”却很费解了。这是人名还是隐语?谁是

    “当涂高”?于是就有人费尽心思去猜测。孝武皇帝晚年乘舟北巡,在汾河上与群臣饮宴,作《秋风》辞。

    酒醉之后对群臣说,汉有六七之厄,国祚将亡,宗室子孙中不知谁应此劫。

    六七之厄,按当时的解释就是皇统传承四十二代之后,涂高者当代汉。

    大臣们安慰孝武皇帝,本朝应天受命,祚逾周殷,子子孙孙万世不绝。

    陛下不要听信这种亡国之言。孝武皇帝很感概,说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国祚延续千秋万代的,我只盼大汉社稷不要丢在朕父子手中即可。

    这句谶纬之言把孝武皇帝吓住了,自此后此言销声匿迹。后来无论是王莽簒立,公孙述在巴蜀称帝,还是光武皇帝中兴,虽然都屡屡用谶纬之言证明自己乃是

    “真命天子”,但谁也没有用到这句

    “代汉者当涂高也”的谶语。然而,事隔三百多年后,这句谶言终于再次在关中、中原等地流传开来。

    很多今文经学大儒和研习谶纬之术的名家再次开始引经据典,予以解释和猜测。

    其中说法最为广泛的一种认为这个

    “涂高”是指一个姓氏,这个姓氏就是

    “袁”。袁家的祖宗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陈国的大夫辕涛涂,辕涛涂的名字中正好有个

    “涂高”即是指袁氏后代的高门之家,也就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这种解释似乎又有点牵强,于是又有人搬出了

    “五德始终说”。

    “五德始终说”是战国晚期齐国人邹衍开创的。邹衍是著名的阴阳家,他综合前人关于阴阳五行的研究成果,以《尚书洪范》为基础编创了这套学说。

    他认为世界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天下万物都是出自他们克来生去的复杂关系。

    每个朝代的兴替也是如此,是一种天人感应,有着规律可循的,这规律就是

    “五德五行”。每一朝代都有它的一德,就好象每个人都有属相一样。一德克一德,所以一个朝代取代另一个朝代。

    五德之间的彼此克生,反映到王朝兴替上来,就叫

    “五行相胜”。但每一个朝代的德又是怎么定的呢?这要看上天降下什么预兆祥瑞了。

    比如最早的黄帝,碰见过一条十余丈长,几米粗的大蚯蚓,蚯蚓属土,所以黄帝是土德。

    周朝的时候,周王曾经看到很大一个火流星在宫殿上空盘旋一周,变成无数的火鸦,因此周自然就是火德了。

    邹衍这个五德始终说本来是为了劝说皇帝节俭,但被这群不学无术的人发挥之后,逐渐变质,什么古怪的东西都冒了出来。

    好端端的一个五德学说被整得面目全非,后来干脆成为算命风水的理论基础,贻祸后世。

    秦王赢政相信阴阳五行和五德始终说。当年秦文公狩猎的时候,打到一条黑龙,黑色属水,因此赢政认为大秦是水德,五色里配合水德的颜色是黑色,于是秦王命令大家把衣服都染成黑的,全国上下是黑压压的一片。

    另外,赢政还特意把黄河改名为

    “德水”,以炫耀自己应天受命。周是火德,水能灭火,水克火,那么取代周朝的自然就是拥有水德的大秦国了。

    高祖出身寒门,大概常年征战,不清楚这

    “五德始终说”对国祚的影响。他推翻大秦国后,做了一件贻笑大方的事。

    大汉一切承袭秦制,连这个朝代的

    “德”也继承了大秦国的

    “水德”,朝堂内外还是黑压压的一片。按说大汉推翻了大秦,大秦是

    “水德”,至少要选个能克水的

    “德”才行,但高祖稀里糊涂的竟然还是选择了

    “水德”,留下了一个很大笑话。水德寓意

    “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无仁恩和义”,非常不得人心。北平候张苍原来是大秦朝的御史,精通历数,对

    “五德始终说”很有研究。但他不敢直言相谏,于是想了个主意唬弄高祖,说暴秦不算朝,大汉才是继承周朝的正统。

    周是火德,大汉当然是水德。到了孝文皇帝的时候,这个错误包不住了。

    首先是声名显赫的贾谊上书孝文皇帝,说按照五行相克的原理,土克水,大汉应该是土德,这样才能克掉水德的秦朝。

    并建议孝文皇帝立刻改德,把衣服的颜色改成黄色。孝文皇帝没理他,一脚把他踢到长沙去了。

    后来一个叫公孙臣的鲁国人也发现了这个错误,于是他给孝文皇帝上了份奏表。

    预言说根据符谶显示,过几天会有一条黄龙出现在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黄色在五行里配的是土,所以大汉应该奉行土德才对。

    孝文皇帝让当时任丞相的张苍处理此事,张苍一看很恼火,这不是要我死吗?

    不予理睬。过了几天,有人上奏说在成纪看到黄龙了,然后又飞了。这事让张苍倒了霉,他回家了,而公孙臣却被封了博士,奉旨按照土德编制历法。

    (这种发现祥瑞的事根本没成本,而且收益高,于是后世纷纷效法。今天我们翻开史书,经常可以看到某年日月,谁谁在哪又看到一条龙,特报祥瑞云云,都是这个公孙臣起的头。

    )赵国人新垣平是个著名的阴阳家。他看到公孙臣名利双收,马上以发现祥瑞为名跑到长安去骗孝文皇帝。

    结果几年后骗局被揭发,孝文皇帝大受打击,改德一事随即不了了之。

    到了孝武皇帝的时候,太史令司马迁,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三个人上书天子,说要重整历法。

    孝武皇帝请来御史大夫儿宽,让他们四个人商量着办。四人一看机会不错,建议奉土德。

    汉武帝觉得这个建议很有道理,于是恩准。改制,并根据新历法《太初历》,把这一年改元为太初元年。

    这时,出了一件麻烦事。鸿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中提出了一个三统说,他认为

    “商为白统,建丑;周为赤统,建子;当有新王,为黑统,建寅”。这个

    “三统说”和

    “五德始终说”之间有很大矛盾。孝武皇帝雄才大略,取了三统说中的正朔和五德说中的服色,钦定大汉为土德,着黄色衣服,用

    “三统五德说”,自此推演五德的事交给了儒士,方士被赶出了朝堂。汉承土德之事到此应该结束了,然而,到了孝成皇帝时,汉德一事再次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